1 Star 7 Fork 4

卢本伟 / 冬奥会主题答题系统

加入 Gitee
与超过 1200万 开发者一起发现、参与优秀开源项目,私有仓库也完全免费 :)
免费加入
克隆/下载
d.txt 17.37 KB
AI 代码解读
一键复制 编辑 原始数据 按行查看 历史
卢本伟 提交于 2022-03-17 11:49 . first commit
1.D 解析:中国的载人飞船上,通常配备有口腔清洁剂和口腔清洁指套。口腔清洁剂类似于口香糖,航天员餐后咀嚼,可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口腔清洁指套是一种纱布指套,上面附有抑制细菌的清洁剂,可以直接戴在手指上,伸入口腔擦拭牙齿,按摩牙龈。此外,飞船上也提供牙刷和免冲洗牙膏让航天员体验。
2.B 解析:载人飞船无法进行大规模和长时间的空间实验和对地观测,航天工程师于是产生了发射大型载人航天器的想法,并最终提出了空间站的设想。空间站最主要的作用是为人类积累建设大型航天器和长时间太空生活与工作的经验。随着太空旅游的兴起,空间站也将具备更多的经济价值。
3.B 解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为载人飞船阶段,第二步为空间实验室阶段,第三步为空间站阶段。第二步战略的最后关键阶段——空间补给技术的验证,由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共同完成。天舟一号发射,标志着我国已正式启动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战,为后续空间站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
4.D 解析:航天器返回地球过程中,在航天器高速和大气密度的作用下,航天器开始剧烈升温、出现剧烈晃动、重力作用也开始显现,航天器变成一个火团,剧烈晃动,突然从失重变成超重4-5倍。而且由于空气高温下的作用,与任何通讯完全失去联系,进入黑障区,这个过程会持续10-15分钟,然后再经过10-15分钟稍微平稳的环境降回地球。
5.C 解析:“神舟”载人飞船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等组成。返回舱是飞船的核心部位,是宇航员乘坐的舱段,也是整个飞船的控制中心,它不仅要承受起飞、上升和轨道运行阶段的各种应力和环境条件,而且还要能经受再入大气层和返回地面阶段的减速过载和气动加热。轨道舱是宇航员在轨道上的工作场所。推进舱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附加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
6.A 解析: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第三步是建立永久性的空间实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可以来往于地球与空间站,进行规模较大的空间科学实验。
7.C 解析:空间站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人类在太空的“航天母舰”。它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庞大,可容纳多名航天员长期驻留,进行各种空间实验和空间应用等。
8.A 解析:担负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任务的神舟七号(神七)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晚9点10分由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27日下午4点40分,航天员翟志刚出舱漫游;晚上7点24分装在神七飞船中的伴飞卫星被成功释放;28日傍晚5点37分,神七安全返回地面。
9.A 解析:长颈鹿之所以能将血液通过长长的颈输送到头部,是由于长颈鹿的血压很高。据测定,长颈鹿的血压比人的正常血压高出2倍。科学家根据长颈鹿利用紧绷的皮肤可控制血管压力的原理,研制了飞行服——“抗荷服”。
10.A 解析: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乘坐这艘飞船的航天员是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
11.B 解析:世界上第一位女宇航员是苏联的瓦莲京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捷列什科娃。她生于1937年3月6日,是一位拖拉机手,曾参加跳伞俱乐部,后被选为航天员。1963年6月16日乘“东方”6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在轨道上运行了70小时50分钟,绕地球48圈。
12.A 解析:国际空间站飞在距离地面400千米的轨道上,其轨道高度深受近地环境影响,如果不加以推进修正,就会迅速降低。
13.D 解析: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均是载人航天器,人造卫星不是载人航天器。
14.C 解析:1986年,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1分多钟后在空中爆炸,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
15.C 解析: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数对张开的大翅膀其实是太阳能电池板,通过转化太阳能为空间站供电。
16.A 解析:2003年我国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遨游太空三天后,成功返回地面。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有独立研制、成功发射和顺利回收载人航天器能力的国家。
17.B 解析:航天飞机是世界上第一种也是目前唯一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还是一种多用途的载人航天器。航天飞机由一个轨道器、两个固体火箭助推器和一个大型外挂贮箱组成,可以把质量达23000KG的有效载荷送入低地球轨道。
18.B 解析:为了防止减压病,宇航员在出舱活动之前要进行吸氧排氮。出于保证关节灵活,不至于在真空中过度膨胀的考虑,舱外宇航服内的压力小于一个大气压。宇航员在进入舱外航天服时,需要把体内多余的氮气排出,以氧气代替。
19.C 解析:神舟号返回舱,在返回接近地面时,先用降落伞减速,再在离地面1米左右时,点燃底部的发动机,用于减速,以确保航天员安全着陆。
20.A 解析:航天飞机是一种有人驾驶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它既能像火箭一样垂直起飞,像太空飞船一样在轨道上运行,又能像飞机一样水平着陆。
21.C 解析:当物体做向上加速运动或向下减速运动时,物体均处于超重状态,即不管物体如何运动,只要具有向上的加速度,物体就处于超重状态。因此,航天员在刚开始加速上升的发射阶段和开始返回过程中都处于超重状态。
22.B 解析:载人宇宙飞船在发射、起飞阶段的应急救生手段是火箭逃逸救生塔。
23.A 解析: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轨道舱是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返回舱是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航天员乘坐其上天和返回地面。推进舱也称动力舱,为飞船在轨飞行和返回地面提供能源和动力。附加段当前用于安装专用的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设备,后期则作为交会对接机构的安装部位。
24.A 解析:航天员在太空中看起来显得比较胖,是因为在失重条件下,所有重力性的血液压力梯度消失,引起血液从腿部向头部转移和再分配。同时,体液分布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导致航天员的头部血管充盈增加,头面部出现一定程度的肿胀,而腿部容积却有减少。因此,航天员的脸部就显得比较丰满,富有光泽,看上去似乎变胖了。
25.C 解析: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是“东方1号”宇宙飞船。它由两个舱组成,上面的是密封载人舱,又称航天员座舱。这是一个直径为2.3m的球体。舱内设有保障航天员生活的供水、供气的生命保障系统,以及控制飞船姿态的姿态控制系统、测量飞船飞行轨道的信标系统、着陆用的降落伞回收系统和应急求生用的弹射座椅。
26.C 解析: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航天员的身高会增加大约2到3厘米。因为脊柱是人体的“立柱”,通过它保持人的直立姿态,并承受人的主要体重。脊柱由33个脊椎体组成,椎体之间由玻璃样的软骨盘、纤维环和髓核构成结缔的椎间盘,起到保护和缓冲的作用。地面正常重力条件下,由于体重的缘故,椎间盘有一定的压缩量。但是在太空失重条件下,椎体间这种由于体重造成的对于椎间盘的压力消失了,椎间盘的压缩得以释放,椎体间的间距有所增加,这就导致了失重条件下人体身高增加大约2到3厘米。当然,返回地面正常重力环境后,航天员的身高会恢复到原有水平。
27.C 解析:火箭飞行速度取决于火箭发动机的喷气速度和火箭的质量比。发动机的喷气速度越大,火箭飞行的速度越快。火箭发动机的喷气速度由发动机的设计水平和推进剂的比冲决定。火箭的质量比是火箭起飞时的质量(含推进剂)与发动机关机(熄火)时刻的火箭质量(推进剂燃烧尽)之比,火箭的质量比越大,火箭飞行能达到的速度就越快。
28.A 解析:点火的运载火箭通过喷发高速运动的高温物质,获得反冲力。火箭喷发物质的冲量为喷发物质的速度与火箭质量的乘积,这个冲量,一部分使火箭克服地球引力,大部分使火箭获得加速度。如果用ΔI表示火箭获得的瞬时冲量,m表示火箭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a为火箭克服重力后获得的加速度,Δt代表瞬时时间,可以得到公式ΔI=mgΔt+maΔt=mΔt(g+a)。
29.D 解析:2016年5月14日16时许,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所属远望21号火箭运输船顺利将长征7号运载火箭运抵海南文昌清澜港执行首次发射任务。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第一次由海路运往发射场,也是我国运载火箭第一次打破铁路运输的限制实现整体运输。
30.A 解析:运载火箭可以将各种人造卫星、飞船、空间站等航天器送入太空。目前,运载火箭多为一次性运载工具,具有多种发射方式,比如塔架发射、车载机动发射、空中发射、海上平台发射和潜艇发射。但当前主流发射方式仍是塔架发射。
31.D 解析:合适的航天发射中心区位应具有较低的纬度、少云晴朗无风的气象条件、平坦开阔的地势条件、位于内陆利于国防安全以及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并不要求经济发展程度。
32.A 解析:乌贼是通过收缩外壳挤压内腔的方式,来改变内腔体积,而喷出腔内的墨汁,这样通过喷墨汁推进的方式而实现移动。因此,乌贼的运动方式与我们常见的火箭的运动方式相似。
33.D 解析:化学燃烧推进是最常见也被人类最为掌握的技术,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燃烧释放大量热量,燃烧的产物高速离开发动机,产生反推力。由于这一燃烧过程比较剧烈,且需要很重的发动机存在,因此其一般不适合小型卫星而适用于大型航天器。
34.A 解析:20世纪初,齐奥尔科夫斯基最早从理论上证明用多级火箭可以克服地心引力进入太空,并建立了火箭运动的基本数学方程,提出了使用液体推进剂火箭的倡议。
35.A 解析:我国的系列运载火箭以“长征”命名。
36.B 解析:“能源号”运载火箭是前苏联的一种重型的通用运载火箭,也是目前世界上起飞质量与推力最大的火箭。“能源号”运载火箭长约60米,总重2400吨,起飞推力3500吨,能把100吨有效载荷送上近地轨道。
37.C 解析:我国四个卫星发射基地按照纬度由高到低为:酒泉(北纬40°58′05.54″)—太原(北纬38°50′55.42″)—西昌(北纬28°14′44.73″)—文昌(北纬19°19′00.18″)。
38.A 解析:火箭带有氧化剂和燃烧剂。火箭发动机工作时,不需要从外部吸取其他燃料,就能正常工作,产生推力。
39.C 解析:火药是中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火药的发明、使用为火箭的问世创造了条件。古人用竹筒装满火药,竹筒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筒侧小孔引出药线,点燃后产生大量气体,从后面高速喷出,产生向前推力。这就是现代火箭发动机的雏形。明朝时发明了一种武器叫“一窝蜂”火箭,一次能发射32支火箭,用在战争中有强大威力。另一种用于水战的武器叫“火龙出水”,“火龙”有龙身、龙头和龙尾。龙身内装有火箭数枚,龙身外四周装有四个火药筒。发射时,先点燃龙身外的四个火药筒,推进火龙飞行,继而点燃龙体内数枚火箭。通过多枚火箭的使用和“两级”的接力,火箭可飞行数公里。这是我国古代的“多极火箭”。因此,中国是火箭的故乡。
40.A 解析:大型运载火箭的尺寸和重量太大、太重,倾斜放置很容易损坏火箭结构。火箭起飞时,姿态垂直地面,发动机的推力正好与火箭的重力在同一直线上,但方向相反。火箭的推力正好将火箭推起来。火箭的发射升空变得简单、方便。当火箭飞到一定的高度、具有一定的速度时,进行程序转弯也比较容易实施。还有一个好处是火箭可以较快地穿出稠密大气层,减少能量消耗。
41.A 解析:如果不加整流罩,火箭发射的初期处在大气层中飞行,周围的空气将产生很大的气动阻力,并猛烈吹拂携带的有效载荷,影响甚至破坏它。加上整流罩后,使整个飞行器的气动外形完整和流畅,大大减少了飞行的气动阻力,减少发射所需能量。同时,整流罩也能保护有效载荷(卫星)不受气流的冲刷而受损。
42.C 解析:地球24小时自西向东自转一圈。从宇宙空间向地面看,地球表面(特别是在赤道上)的速度(圆周速度)是很大的。因为火箭是在地面上,它就具有与地面同样的速度。从宇宙空间上看,这个速度就是火箭发射时的初始速度。这个初始速度,加上火箭发射时发动机推力所增加的速度,合成为火箭的总速度。只要这个总速度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卫星(飞船)即可进入轨道。因此,我国卫星和飞船向东发射,正好和地球自转所产生的速度方向相同,能充分地利用地球自转的速度效果,节省发射所需能量。
43.B 解析:由于卫星和飞船的质量越来越大,轨道高度越来越高,甚至超出太阳系,进入银河系。这就要求运载火箭具有越来越大的推力和能量,装更多的燃料。若采用单级火箭,携带的燃料多,装燃料的贮箱就要大,火箭的结构就笨重。由于结构是一个“死”重量,在火箭飞行中,它不仅不会提供有效能量,反而要消耗大量能量。所以,单极火箭能够发射的有效载荷的重量不可能很大。发射重量大的有效载荷的最好办法是按照齐奥尔柯夫斯基提出的“火箭列车”原理,使用多级火箭。在多级火箭发射时,火箭逐级接续工作。前一级火箭工作完后,后一级火箭接着工作,并将前一级余留下来的“死结构”抛掉。从而达到用较少的燃料,发射较大的有效载荷目的。
44.B 解析:运载火箭燃料(推进剂)的比推力是决定火箭发动机性能最重要的指标。液体推进剂的比推力通常比固体推进剂高,故发动机的总推力大,可以满足发射更大的有效载荷的要求。在发射卫星时,为了控制轨道参数,需要实施发动机关机或二次点火启动;在发射载人飞船时,为了限定飞行过程中的过载,使其不超过宇航员身体可承受的极限等等,就要求发动机工作必须稳定(即要求推进剂燃烧工作过程稳定)。而液体推进剂能较好地满足这些要求。
45.A 解析:文昌航天发射中心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为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中心。目前我国还有酒泉航天发射中心,位于甘肃省境内;西昌航天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太原航天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区。
46.A 解析:为了增大运载能力,运载火箭箭体结构如推进剂贮箱、仪器舱等用的材料要求越轻越好,还要有尽可能高的强度,不易破裂,一般多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制成。
47.D 解析:2015年9月20日7时01分,长征六号在太原航天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不仅标志着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而且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无毒无污染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成功应用于飞行试验任务。
48.D 解析:运载火箭有多种发射方式,比如塔架发射、车载机动发射、空中发射、海上平台发射和潜艇发射。目前没有通过高射炮发射的运载火箭。
49.C 解析: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基地位于哈萨克斯坦,见证了诸多世界第一:第一颗卫星、第一个宇航员和第一名女太空人。直到今天,它依然是国际空间站的生命线。因此哈俄两国于1994年签署协议,俄罗斯每年要向哈萨克斯坦支付1.15亿美元的租金,租用期至2050年。
50.A 解析:目前,运载火箭多为一次性运载工具。运载火箭有多种发射方式,比如塔架发射、车载机动发射、空中发射、海上平台发射和潜艇发射。
PHP
1
https://gitee.com/zeyudada/beijing2022.git
git@gitee.com:zeyudada/beijing2022.git
zeyudada
beijing2022
冬奥会主题答题系统
master

搜索帮助